首页  /  看设计   /  建筑  /  正文

江西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 北京华清安地

Goddess 2019-04-24 来源:微博
  • 项目名称:
    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 项目地点:
    江西景德镇
  • 项目规模:
    1.14h㎡
  • 设计公司:
  • 建成时间:
    2016 年
  • 图片来源:
    周之毅

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 博物馆西向外景

图片21.png

▲ 中央广场夜景

图片21.png

▲ 美术馆北向外景

图片19.png

▲ 博物馆入口庭院

图片18.png

▲ 美术馆西向外景

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 博物馆内景

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 博物馆内景

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 美术馆内景

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 美术馆内景

图片13.png

▲ 窑炉顶部

图片11.png


▲ 总平面

图片10.png

▲ 美术馆一层平面

图片9.png

▲ 博物馆一层平面

图片8.png


▲ 博物院剖面

传统手工业城市文化复兴策略和技术实践

—— 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博物馆、美术馆保护与更新设计

图片7.png

▲ 1 博物馆南侧广场夜景

景德镇以瓷立市、因瓷兴市,且至今仍以瓷业为重要产业,是举世闻名的“瓷都”。长达千年的陶瓷生产历程,留存有大量的产业遗迹。陶瓷博物馆(图1)原为景德镇十大瓷厂之一“宇宙瓷厂”的烧炼车间,由苏联援助建设,1956年建成,最初为隧道式煤烧窑炉,后来随着工艺变化,1970年代改造为油烧隧道窑,1980年代更新为气烧隧道窑。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厂房北端保留了陶瓷生产最早期的两栋1960年的倒焰煤窑(俗称“馒头窑”)——几乎涵盖了景德镇陶瓷近现代生产的全部烧炼工艺痕迹。窑房两端还分别保留着苏联援建时期未完工的原料漏斗和高达60多米的烟囱(图2)。

图片6.png

▲ 2 改造前照片

遗憾的是,随着19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工厂从1996年起就基本处于废弃状态。2012年,景德镇开始尝试将旧工业区的改造作为城市复兴的带动点。宇宙厂区被总体城市设计选定为试点工程。通常的地产开发模式速度快、一次性效益高,但项目组与政府和业主等分析其不可再生的价值,认为通过挖掘现有工业遗产价值,升级产业结构,将获得更多历史认同。这种方式不仅能获得长期的价值回报,而且其独特的工业原真风貌和充满活力的业态模式,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城市更新。事实证明,这样产生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远比毫无特色的地产开发要有意义得多。

因此我们选择尽量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要素,从建筑形式、结构、材料和环境建造等多方面,在巧妙植入现代功能和设施的同时保护其整体原真风貌。

正如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创新大奖的颁奖词所述:“基于遗产保护的最少干预原则,改造选择的改进型现代工业美感呼应了20世纪中叶旧厂房工业建筑的形态和气息,制造出柔和的背景,而将各时期的窑炉遗存置于舞台中心。当代材料的色调组合与原本砖结构的并置,创造出戏剧性的反差。新的设计不仅尊重原先工厂的形式和尺度,也创造了与著名陶瓷生产设备的全新对话方式”。

建筑内部围绕两个倒焰窑及两套第二代生产线的工业遗存,根据博物馆建筑展陈设计人员流线,博物馆展陈设计以瓷工与工厂百年沧桑为明线,以景德镇陶瓷工业化发展与回归路线及中国工业变迁史为两条暗线,展品均使用真实展品和历史展具。所有展陈设计在营造氛围的同时,均达到对工业遗存零破坏的工艺要求。保留窑坑道内的原始状态,并将隧道下方坑道设计成展览空间,用灯光效果强调了窑内原工艺浴火重生的过程(图3~5)。

图片5.png

▲ 3 倒焰窑鸟瞰

图片4.png

▲ 4 窑坑内景

图片3.png

▲ 5 窑炉外景

厂房原有屋顶钢木构架现状破损严重,受防火规范限制无法按原结构修复,故采用钢材替换,但完全保留原有的结构形式和尺度,替换后增加了整体结构的强度,结构体系更加合理,抗震性能大幅提高,消防及安全性也迎刃而解。屋顶构造增加了保温及防水做法,但面层保留原有的瓦屋面材料。主体保留原有整体结构体系,用可逆设计手法对原有梁柱节点进行加固、拉接,墙体用老砖重新砌筑,使厂房独特而恢弘的整体结构形式得以完整重现。建筑室内新加建部分采用可逆性的钢结构设计,尽量减少和避免建(构)筑物基础对遗存的破坏,以利于历史遗存信息的保护。

原厂房中最具特色的筛料漏斗结构在设计中也被保留了下来,在漏斗上方设计了玻璃地板,功能为咖啡馆。漏斗下方摆放钢琴,形成一个巨大的混响音箱效果,音乐响起时在一层可以感受到悠扬的回响声。在保留结构的同时贴建了轻巧的通行电梯和楼梯,作为整个建筑及周边建筑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项目及周边环境。

在设计前期我们对原建筑撤换下来的外墙砖和窑砖进行了细致的收集与甄别,按照尺寸和色差分类整理。有的运用在环境铺装中,有的运用在建筑外墙砌筑中,恢复原有砖花窗样式,同时新旧砖的交替对比使建筑立面能够充分展示出时代的印记。两栋建筑内部拆解下来的工业设备构件,其中一部分用于室外景观,另一部分按照功能设计留在建筑里,结合室内展览流线作为重要的空间节点。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政府、业主、设计师和社区实现了全程参与。政府在决策层面给予重要支持,整个厂区得以保全,避免了地产开发并保护了工业遗产。业主作为建设主体,在资金支持、社区联络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设计师则采取了DBO(设计—建造—运营)全过程跟进的方式:前期参与社区和业主的策划过程,对历史、结构安全进行研究;除了设计控制以外,对建造过程全程指导并随时解决问题;对后续业主及其分包私人小业主的商业活动进行引导,以确保建筑及其环境的完整性。

两馆建成后,来自美国、瑞典的艺术机构先后在周边入驻,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国内艺术院校也将实践基地落户陶溪川。博物馆作为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众多老艺术家、老工人“重返瓷厂”,为众多的“景漂”提供了“就业+生活”的特色空间,传统的功能得到了新的延续。截至2017年初,陶溪川共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其中半数为老瓷工和“景漂”艺术家的创作、生产空间。以博物馆、美术馆为核心的“陶溪川”文化艺术区,已经成为新时期景德镇这座传统的陶瓷之都与世界对话的新窗口。

项目组基于北京焦化厂、首钢、新华印刷厂等工业遗产改造规划项目的经验,在此项目中不仅完成了对现有工业遗存的调查登记和价值评估,统一保护规划和制定保护措施,避免有价值的工业遗产遭到二次破坏;还协助政府部门制定景德镇陶瓷文化大遗址的保护规划,以系统、科学、全面的方法选取各历史时期重要工业遗存,并以有针对性的方式予以保护;同时从更广泛的城市角度对区域文化定位和产业定位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图6)。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成为景德镇城市复兴和产业复兴的爆发点,给历史工业遗产和传统陶瓷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单一的生产功能转变为集陶瓷文化交流展示、创意研究、休闲文化等融合的综合街区,同时周边工业用地也被成功激活,陶瓷文化相关的教育、金融交易和配套服务等开始产生集聚效应,陶瓷产业园区的规划范围已经扩展到整个景德镇旧陶瓷工业区范围。

图片2.png

景德镇“陶溪川”工业遗产展示区保护与更新设计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邮箱:contact@landscape.cn

项目咨询:18510568018(微信同号)   


0

发表评论

您好,登录后才可以评论哦!

热门评论

相关项目